張汝京博士,相信大家都非常熟悉了,他也被大家尊稱為“中國芯片之父”。
之所以這么稱呼他,原因是他在52歲時,跑到上海創(chuàng)辦了中芯國際,憑一己之力,將當時在中國大陸基本屬于空白的芯片制造,提升到了全球最尖端的水平。
在中芯國際剛創(chuàng)辦時,與臺積電的差距并不大,后來臺積電出手,對中芯國際進行了打壓,逼得張汝京也離開了中芯。
但時至今日,中芯國際依然在全球排名第五,離第四的格芯也只有一步之遙,說明當初張汝京打下的基礎(chǔ)還是相當扎實的。
而在張汝京離開中芯后,在66歲高齡時,又創(chuàng)辦了一家企業(yè),叫做上海新昇,這家企業(yè)是專注于生產(chǎn)硅片的,也就是芯片制造的材料。
在上海新昇之前,中國大陸是無法制造出12寸大硅片的,全部要靠進口,但有了上海新昇后,我們終于能夠制造12寸的大硅片了,相當于張汝京又解決了一個卡脖子問題。
后來張汝京在70歲時,又再一次創(chuàng)業(yè),成立了芯恩(青島)集成電路,集合芯片設(shè)計、制造、封測三個環(huán)節(jié),如今芯恩也發(fā)展迅速。
而功成身退的張汝京,近日又創(chuàng)業(yè)了,74歲的他, 這次出手的,又是為了解決當前“卡脖子”的芯片難題。這次他瞄準的是光罩這個項目。
什么是光罩?光罩也叫光掩模板,我們知道芯片制造時,先將芯片設(shè)計圖,制作成光掩膜板,然后利用光刻機,照射光掩膜板,將上面的電路投射到涂了光刻膠的硅晶圓上。
而光掩膜板的制作,是整個芯片制造中,至關(guān)重要的一環(huán),也直接決定光刻工藝水平,目前國內(nèi)在這一塊并不突出,甚至一定程度上而言,被國外巨頭卡著脖子。
圖:簽約儀式(張汝京博士為后排左起第五位)
因為光掩膜板涉及到眾多的產(chǎn)業(yè),比如高平整度石英基板、鍍膜基板(含二元及相位移的)、保護膜等材料,以及光掩膜板本身的制造等等。
這個項目落戶南湖高新區(qū)集成電路產(chǎn)業(yè)園,總投資30億元,首期投資11億元,今年9月份啟動。
對于這件事情,不知道大家怎么看?我想絕大部分人,都會是感動,敬佩,正因為我們?nèi)酥鴱埲昃┎┦窟@樣的人,一心在努力的補齊中國芯的短板,中國芯才有希望,才會更加強大。